方通讲堂——牛羊无浆体病
分类:
健康养殖
作者:
来源:
发布时间:
2017/08/08 17:15
浏览量
【摘要】:
牛羊无浆体病是由无浆体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慢性和急性传染病,其特征为高热、贫血、消瘦、黄疸和胆囊肿大。本病也叫边虫病,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在南北美洲、非洲、南欧、澳大利亚、中东等地流行。我国也有发生,经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,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、宁夏、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均属病原分布区。1982年和1986年,新疆和内蒙古曾先后发生绵羊无浆体病流行,绵羊和山羊的死亡率达17%。
[诊断要点]
1. 流行特点
病原体为立克次氏体目中的三种无浆体,即边缘无浆体边缘亚种、中央亚种和绵羊无浆体。补体结合反应试验发现它们之间具有交叉抗原性。这些微生物有95%位于红细胞的边缘,只有一小部分在红细胞的中央。病畜和康复后带菌畜是本病的传染源,通过蜱叮咬将本病传播给易感牛羊。
2.临床特征
(1)牛:潜伏期17~45天。轻症病牛,一般呈现厌食,轻度抑郁和低热。由于症状不太明显,而不易引起注意。重症病例,病牛突然发病,体温升高,可达40~41.5℃,食欲减退,反刍减少,贫血,抑郁,衰弱。当红细胞压容降到正常的40%~50%时,可视黏膜变得苍白和黄染。但尿的颜色正常,无血红蛋白尿。还可出现肌肉震颤、流产和停止发情。常因继发病而死亡。
(2)绵羊和山羊:体温升高,衰弱无力,贫血,黄疸,厌食,体重明显减轻,红细胞总数、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容均见减少。血液抹片检查可在许多红细胞内发现无浆体。
3.病理变化
病牛体表多有蜱附着,大多数器官的变化都和贫血有关。病牛消瘦,黄染,胸前腹下轻度水肿,心内外膜和浆膜下有大量瘀斑,脾肿大,脾髓软腐,色如酱油,骨髓增生呈红色,有时发生肺气肿。
[综合防制措施]
本病主要的预防措施是灭蜱和对畜群进行药浴或淋浴,防止吸血蜱类侵袭畜群。国外已有灭活佐剂菌苗和弱毒菌苗供使用。发生疫情后,立即将病畜检出,隔离饲养,供给充足的饮水和饲料。每天用灭蝇剂喷洒体表。
[用药方案]
方案一:土霉素注射液(方通长征)或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(方通独链剔)配合盐酸沙拉沙星注射液(方通炎热克),分别肌内注射,每天1次,连用2~3次。
方案二:土霉素注射液(方通长征)配合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(恒华金刚),分别肌内注射,每天1次,连用2~3次。
方案三:三氮脒粉针(方通附雪松)配合20%土霉素注射液,肌内注射,每天1次,连用2~3次。
在应用以上方案之一时,再配合右旋糖酐铁注射液(方通利雪宝),维生素C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静脉输液,效果更佳。
上一篇:
应对热应激,高产爽一夏
资讯分类
专家热线:
17782319008(贺老师)
电话(Tel):
023-46750751